【新时代奋斗者】百年锡矿山:不做僵尸企业 不当末代员工-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蓝天白云下的闪星锑业)
(闪星锑业总经理陈跃斌下矿视察)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邓涛)锡矿山位于娄底冷水江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过苦难岁月的求索,有过红色记忆的荣光,有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早在明朝末年,锡矿山就曾被开采,当时误以为锡,故名锡矿山,沿用至今,后因所炼非锡,遂致中断。
1897年,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建矿开采,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开采历史,产品遍及美国、日本、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最大锑业基地,锡矿山也素有“世界锑都”之称。近年来,受行业周期的影响,锑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公司从2014年开始出现巨额亏损,2015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过百,企业人员多效率低,社会负担重,低效资产出血严重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公司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企业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改革已迫在眉睫。
不当“锑都”罪人 不做末代员工
锡矿山员工观念传统,思想陈旧,市场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缺乏,特别是“等、靠、要”思想和“铁饭碗”“大锅饭”意识强烈。2016年4月开始,公司先后编写了“改革自救求生存,背水一战渡难关”和“转换机制推进分立重整,抢抓机遇实现持续发展”的专题改革宣讲资料,发出了“誓死不做僵尸企业、不做末代员工”号召。可是,改革一开始就是难以被大家所接受的。
“面对员工的不理解和满腹怨言,当时,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总经理陈跃斌在作专题改革宣讲时,有员工直接向他发牢骚:锡矿山的改革改过多次了,每一次都是只刮风,不下雨,没有一次成功,我们完全没有信心。还有员工更加直白地说:要改革就要首先从领导改,我们一线员工好不容易才节约几吨水、几度电,你们领导外出时派一辆豪车我们就白节约了。
为了重拾员工改革信心,公司马上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公司两级班子成员以身作则,重新修订了公司职务消费管理办法和党风廉政十二项规定。对公司车队小车进行公开拍卖,由原来的17台减到8台,让员工看到了公司深化改革的决心。
分流员工队伍的稳定是改革的前提
2016年5月到10月,公司通过到龄退休、提前退休、内部退养、解除劳动合同和待岗等渠道,精简二级机构5个,中层管理人员35名,分流安置富余人员2868人。锌厂退出市场时,一次性分流近900名员工,有员工对内退并不能接受,2016年5月16日晚上9点左右,公司通过微信得知,锌厂有人牵头,在冷水江市区滨江公园组织聚集了百余名员工,商量集体对抗签内退协议,厂班子成员立刻赶赴现场,通过近四个小时的沟通,最终让大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有一次,刘跃斌在冷水江招待一位客户,餐馆工作人员向他打招呼,他一看,这是公司一位二级单位的员工,和她交谈中得知,她在此次改革中被待岗了,丈夫也因病提前内部退养,因生活所迫,只好去餐馆打工。“刘总,公司的深化改革我们肯定会支持,但我的家庭确实太困难,希望有机会时还是回单位上班。”刘跃斌听了最后这句话百感交集。
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刀阔斧改革
面对严峻形势,公司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低效资产的关停退出:先后关闭了南部锑冶炼厂、氯碱厂、硫酸锌生产线、炼铟炼镉生产线等落后生产设施和生产工艺;2016年6月,又关停了每年4万吨的竖罐炼锌生产线。积极推进分立重整,实现优势资产有效突围:通过分立重整,优化锑主业公司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
公司聚焦主业,剥离辅业,盘活存量资产,对运输公司、机械公司、职工医院等辅业单位进行减员优化,让其具备盈利能力。大力推进厂办大集体企业分离改革。全面启动“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公司资产负债率由2016年年底的112%降至70%左右,当年9月,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250万元。
偿还“环境欠账” 全面治理“三废”
掠夺式开采,造成山上千疮百孔,山下水体污染,锡矿山一“病”30年。环境“欠账”,必须还清。2013年,锡矿山地区被纳入省“一号重点工程”五大重点污染治理区域之一,入围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2017年,锡矿山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工厂正式运行,锑冶炼过程中留下的大量砷碱渣,正源源不断送进运行中的处理设备,变废为宝。在锡矿山及周边116平方公里范围内,除砷碱渣外,还有7000多万吨历史遗留废石废渣,采取填埋、“三防”隔离等治理措施,确保不再对环境造成危害,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锡矿山地区已建成2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在炭家湾片区, 这里曾经是废渣堆积成一座座小山的“不毛之地”,如今,脱下“灰袍”换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