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刘海清:用“坚持”书写城管执法路-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刘海清出示证件,和商贩沟通交流)
(刘海清和执法人员对店外经营进行整治)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邓涛)凌晨5点,刘海清被闹钟叫醒,揉了揉眼睛后,他马上关掉闹铃,看着还在熟睡中的妻子,小心翼翼起床,简单洗漱后,迎着清晨刺骨的凉风,驱车前往街路一线,和同事们会合,开始了新的一天“创文管卫”集中整理行动……
2003年,刘海清脱下军装,结束了十二年的军旅生活,从粗狂豪放的北方回到气候宜人的娄底,穿上城管制服,从空军后勤人员变成了一名城管执法人员。
角色的转变,刘海清有太多的不适应。从过去的一名军队后勤人员,到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执法人员;从作息时间严格细致的军旅生活,到现在的执法“下班不下岗”……
“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劝离和清场,不要经常去扣留别人的东西,那些人都不容易,让他们走就好了。说不听,态度恶劣,再去暂扣。”刘海清回忆道,第一次巡查执法是在娄星广场,跟在老同志身后,有小贩把摊子摆在道路旁,执法人员把工具收了,再去和小贩沟通,做思想工作,小贩答应得很好。过了几天时间再去巡查,小贩依旧在占道经营,一连一个星期的劝说,终于有所改观。初出茅庐的刘海清意识到,城管执法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城管执法经常要上街开展执法巡查,乱摆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容易反复出现,就得不厌其烦进行教育劝导,一些违法当事人屡教不改,城管就要多巡查。刘海清说,执法工作其实很枯燥,需要很大的耐心,也经常遭受商贩的谩骂和围观者的白眼。
晃眼间已过去十多年,刘海清依旧坚守在执法一线。2016年,刘海清调任黄泥塘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在一次晚上巡查执法中,娄底五中门口卖西瓜的摊贩又“如约而至”,执法人员决定暂扣工具,摊主非常激动,脑袋发热拿起水果刀,威胁城管执法人员,僵持不下之际,最后只得报警处理。
市第一人民医院附近,有位坐在轮板上卖水果的残疾人,经常在碧溪路上沿街叫卖,在城管多次劝阻无效后,被没收了工具,无法理解的小贩躺到中队办公室睡觉耍赖,随地大小便,让刘海清很是头痛。
……
刘海清和家人吃饭的时候经常说起一些有关城管工作的事情,这些事情中饱含城管执法人员的委屈。家人是想告诉他,上班要多注意安全,也要注意形象。刘海清在老街观化庙市场巡查执法,一声“城管来了”,在市场外占道经营的摊贩“作鸟兽散”,一位八十多岁的白发老奶奶因腿脚不便来不及走,城管队员想把她的称收了,老太太不肯,在争夺过程中,把称尾折断了。一时间,“城管抢东西啦!”“城管打人了!”喊声不绝于耳,围观群众指指点点,说三道四,刺耳的风凉话,让这个当兵时不怕流汗流血的汉子委屈得想流泪。最后,刘海清问到住址,带着新买的称去老太太家里,与老太太和她儿子沟通交流,此后,老太太自觉地把菜摊搬进了市场。
“美女执法”“鲜花执法”“眼神执法”等方式层出不穷,却彰显着做到文明执法的不容易。城管和摊贩其实很熟悉,一方面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要依法依规处理,在执法中很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甚至发生摩擦,市民很自然就站在“弱势群体”这边。一时间,在社会舆论中,一些个体一些案例被无限放大,“城管”这个词仿佛成了野蛮的象征,想起城管,就是暴力执法。更有甚者,在部分人眼里,城管从不干好事,甚至不干人事。
“总有人问我,你们没收的东西是不是自己拿了,自己吃了!”刘海清很喜欢吃甘蔗,有一次,他买了一整捆甘蔗扛回家,在小区里遇到了邻居。“这又是在执法的时候没收的吧!”邻居一句玩笑话,刘海清听了非常受伤,他没有说话,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买过蔬菜水果回家。刘海清说,城管能没收的只有盗版音像这些违法物品,其他的东西都是当事人的个人财产,只能暂扣,进入和管理都有文字登记。
2017年,创文管卫期间,桑塘街216号—272号沿线门店遮阳雨棚破损陈旧,需立即拆除予以整改。时间紧急,刘海清不分白昼,多次上门与门店业主谈心交心,终于与门店业主们达成共识,两天时间将沿线门店遮阳雨棚及招牌全部顺利拆除。但在拆除后,由于该路段门店基础设施落后、用电等线路混乱等原因,门店业主请求城管部门对拆除的招牌能够统一规范设置安装。在他的争取努力下,最后邀请赞助商统一规范安装,为桑塘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也给了门店业主一个满意的交代。
“如果能得到市民群众更多的理解,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再苦再累也值得。”刘海清说,做城管很累,有些市民不理解,明明是在为人民服务,有时却遭到冷嘲热讽。他表示,城管执法一心一意为了城市更靓丽整洁,为了市民的生活更美好,希望能得到大家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