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聚力促发展 建言献策谱新篇-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编者按:在1月4日开幕的娄底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王红贵等8位市政协委员作了大会发言,4位市政协委员作了书面发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提名人选刘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懿文对提案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审阅了提案的发言材料,并作了重要批示。现将12位政协委员的大会发言材料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加大非遗保护传承 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之花
王红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一个地方区别另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志。加强对我市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传承氛围。建设娄底非遗馆,支持民间非遗馆及非遗研学基地建设,编印《娄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鼓励大中专院校设置相关专业,与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等合作建立工作室,确保非遗有序传承。二要健全体制机制,合力浇灌非遗之花。成立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非遗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政策法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我市非遗项目数据库。三是要做好挖掘工作,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整理、包装一批民间传说,如建文帝朱允炆避难湄江观音崖,药王孙思邈采药行医龙山等非遗资源,引导鼓励非遗项目创新性发展。四是要打造产业品牌,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编制非遗产业融合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建设“非遗一条街”。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谢宁峰
老旧小区及周边的背街小巷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和记忆。近年来,我市启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要加强领导,提升工作合力。将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工作作为市长工程来抓,构建以市住建局牵头、住保中心具体组织、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明晰部门职责。二是要科学规划,明确改造标准。按照“小区安全提高、公共空间优化、绿化景观更新、便民设施完善、综合管廊规范、小区软实力提升”的整体要求,配套完善城市路网、停车场及养老、托幼、健康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要多元参与,丰富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配套资金。鼓励企业以投资、捐资冠名等方式支持改造工作。四是要综合施策,构建长效机制。将老旧小区及周边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列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力或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的责任部门,进行督办和问责。
推进全科医生驻村工作 全面建设健康娄底
刘解文
市委、市政府2017年提出了“以全科医生驻村全覆盖工作为基础,以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辅助诊疗人工智能系统建设为两翼”的建设思路,推进两年多来,基本实现每个建制村有1名全科医生或助理全科医生驻村服务。
针对我市全科医生驻村工作的不足,建议一是因人施策,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基层群众根据自身健康需求与全科医生签订更细化、更针对性的服务协议。定期对签约工作进行考核,完善全科医生考评机制。二是拓宽渠道,加快人才培育。完善以医学院毕业生为主体,规范化培训为核心,继续医学教育为补充的培养使用体系。三是优化环境,强化政策落实。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政策,建立符合行业特点,与全科医生劳动价值匹配的薪酬制度。四是改革创新,加大配套扶持。提高公共卫生人头经费中人员经费,探索建立医保基金购买全科医生基本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打造高效竹加工园 大力发展竹产业链
彭淑媛
竹林见效快、产出高,产氧、净化空气和防止水土流失等能力强于树林,且不受公益林禁伐、木材出口等政策限制,因此,建议大力发展竹产业链。
一是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相关县市要把发展竹产业链放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制订全链发展规划。全市按60万亩高产竹林、60亿元产值的目标,全面规划竹食品、竹材及制品、竹钢(铝)复合材及制品、竹文旅融合等产业环节。以第二产业带动第一、三产业发展。三是建设高产生态竹林,开展竹下立体生态种养。在实现春、冬笋产量倍增的基础上,还要因地制宜种植竹荪、竹燕窝、竹木耳等,进一步提升竹林产出。四是打造高效竹加工园。打造综合能源系统,建设竹碳化中心,大力发展竹集成材。五是积极研发多功能竹墙板。如我市预制房屋企业与竹加工企业联合研发兼具墙体、涂装表层,以及家具背板和梁柱等多种功能的竹墙板,将可扭转其成本劣势,使我们的家更宽敞、更舒适、更绿色。
加强商业元素建设 提升娄底市场活跃度
李宏艺
商业元素是指为实现商业目标,必须具备的根本元素,如商业意识、商业模式和商业氛围等。娄底商业模式相对落后,市场不够活跃。我市应加强商业元素的建设,推进娄底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规划,构建多层次商业网络。政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和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逐步形成以市级商业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商业为基础,以商业街、专业市场为特色,以社会服务为补充的多层次城市商业网络结构。二是规划建设地标性城市商业建筑,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国际一线品牌、有知名度的大型商业企业进驻,打造有辐射力的商业旗舰。三是重塑春园步行街形象,引入轻奢、珠宝、皮草、名贵手表等中、高端商品,加快品牌的升级换代,打造人文底蕴深厚的知名商业步行街。四是发展年节经济,建议政府主导规划举办中秋月饼节、春节年货节、元宵灯会、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节会,同时融入本地山歌、傩戏、木偶戏等文化艺术元素,激活娄底消费。
加快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
朱飞飞
自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近三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中心城区入园压力进一步增大,“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一是科学规划,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坚持幼儿园布局规划与城乡建设规划紧密结合,按照“就近入学、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城市人口稠密度和覆盖范围,提前为大中型公办幼儿园规划预留用地。二是多措并举,强化公办幼儿园经费保障。整合各方资源和资金,加快我市中心城区已规划公办幼儿园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心城区各办事处、各社区开办集体幼儿园。三是加强监管,提升公办幼儿园保教质量。建立学前教育管理监督和教学指导体系,制定出台办园标准和条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四是统筹兼顾,加强公办幼儿园师资建设。建立健全幼师社会保障体系,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缩小与小学教师待遇差距,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
把蔡和森纪念馆打造成全国红色教育基地
阳雄绪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到蔡和森同志的英名和功勋。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把蔡和森纪念馆和蔡和森蔡畅故居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恰逢其时!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建议宣传部门组织专门班子编印书刊、撰写剧本,争取拍一部蔡和森同志的电视连续剧,力争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二是全力争资争项。将蔡和森纪念馆和蔡和森蔡畅故居的保护和建设纳入2020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全市的重点项目工程,把建成初步成型的国家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作为首期目标。三是争创经典景区。举全市之力,将蔡和森纪念馆和蔡和森蔡畅故居纳入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指定专线。将蔡和森纪念馆和故居打造成全国干部教育、讲师团重点宣讲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打造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四是管理层级升格,积极引技引智。建议升格蔡和森纪念馆隶属管理关系,提升管理层级。
支持三一发展 推动“制造强市”
龙燕青
三一中兴和三一中源都是三一集团的子公司,分别位于娄底经开区和娄底高新区。娄底是三一集团的发源地,有梁稳根董事长深厚家乡情怀的人脉优势,支持三一发展大有可为。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找准战略定位。建议成立高规格的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办,研究三一发展,服务三一发展。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与三一集团高层互动交流机制。二是制订配套规划,科学超前谋划。着眼三一集团长远发展,相应制定好娄底经开区和娄底高新区土地空间布局规划、标准厂房规划,与油缸、路机整机配套的产业链生态园规划。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出台我市全力支持和服务先进装备制造发展政策,在项目申报、土地供给、资源配置、产品保护、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环境保障等各方面重点倾斜。四是完善产业配套,鼓励以商招商。列出为三一集团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清单,开展靶向招商并逐一落实,将配套服务做足做好。
关于推进我市机构改革后续配套完善的建议
苏必红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我市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了党政机关成建制人员转隶工作,但后续配套完善工作依然面临不小的困难。
建议:一是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积极探索机构编制大数据管理和动态调整办法,加大总量内动态调整力度,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二是开展改革工作“回头看”。对各涉改部门落实机构改革要求的情况进行“回头看”,重点关注改革中涉及职责调整变动的部门,是否做到严格以“三定”规定为依据履行职责等情形。三是进一步明晰职权。尽快对统一归口协调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管理部门和被管理单位之间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出台政策鼓励提前离职离岗提前退休自己择业,腾出编制,引进高学历优秀人才;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处级、科级职数,面向全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解决干部队伍人员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绿色美丽娄底
董美春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日渐成为大势所趋、民心所盼。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下简称“创森”)的决定,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创建工作,迫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配合,大力支持。
一是科学规划引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编制好《娄底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各县市区则要按照创建森林城市要求制定相应规划。二是加大财力投入。政府要将“创森”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投资”的原则保障投入。三是建立推进机制。成立高规格的娄底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市创森工作;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研究、调度“创森”工作的机制。四是广聚社会共识。积极开展森林文化和国家森林城市知识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等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公众对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知晓度、支持率。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中心城区提质
王军南
市委、市政府于2016年制定了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的时间,将娄底打造成为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的现代化城市。尽管自行动开展以来已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不少方面需扩容提质。
建议:一是突出重点,科学统筹。对照国家、省关于“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老旧小区改造的部署安排,着重打通断头路、整治背街小巷、改造城中村、补齐城市短板。二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建议由市住建局牵头负责中心城区提质扩容三年行动建设项目扫尾工作的整体组织、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督查指导,确保项目推进。三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积极争取中央、省补资金和银行贷款,积极引进大企业合作投资,广泛吸纳民间资本,认真做好土地片区开发经营。四是优化管理,严格考核。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实施“任务清单制、问题交办制、限时办结制”,确保城市建设提质扩容工作的稳步推进。
促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吴石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娄底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为民营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议:一是强化政策措施落实。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将发展民营经济纳入全市经济社会综合考核,实行“一张清单”集中发布,提供精准有效的政策服务。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发达地区,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三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践行亲清政商关系的有效措施,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用优质服务换取民营企业的“满意指数”。四是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建立统一协调、高效运作的民营企业投诉平台和维权工作体系,全面保护民营企业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完善企业人才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