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j9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四化”造福村民乐 ——桥头河村振兴乡村纪实-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1月16日,涟源市桥头河镇桥头河村举办以“守初心,担使命,实干担当迎新春”为主题的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图为涟源市桥头河镇桥头河村春节联欢晚会为五好文明家庭颁奖)

娄底新闻网讯(记者 康承贵 王宏)1月16日,涟源市桥头河镇桥头河村举办以“守初心,担使命,实干担当迎新春”为主题的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展现新时代农民精神风采,讴歌群众的幸福生活。

村党支部书记李冰站在舞台上,望着兴高采烈的村民致辞:过去的一年,桥头河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支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心一意谋划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管理上得到了加强,服务水平上了档次,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百姓安居乐业,逐步向小康社会迈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体村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更是我们运用“五化”造福百姓的结果……

桥头河村位于桥头河镇中部,总人口894户3486人,其中党员85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834亩,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279人,系非贫困村。村支两委干部带领村民以造福村民为己任,以改造设施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美化生活为目标,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发展之路。

硬化道路便民出行

1月16日上午,桥头河村前进二组村民吴建华从地里摘采几担萝卜、白菜、芹菜放到停在移民路上的三轮车上,直朝桥头河镇的蔬菜集市驶去。

移民路始建于2017年,贯穿前进二组的11户人家,连接着邻近的白毛组、自力7组桥头河镇。过去有一条土路,由于种种原因,30年来一直没有硬化,村民意见大。2017年,桥头河村向上级申报,确定硬化移民路,方便沿线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输出。移民路全长1公里,2017年7月动工,年底完成硬化。

“过去的‘泥巴路’,现在变成了‘致富路’、‘幸福路’。”走进桥头河村村民吴建华家,他的母亲吴望莲快人快语地告诉记者,他家种的2亩蔬菜,养的2000只鸡、5头牛等农产品,以前路况差,农副产品虽能运出去,但人力、运输成本高。现在公路硬化了,方便运出去,外面的东西也能很快运进来,这几项加起来,每年可创造30多万元收入。

从2015年开始,桥头河村多方筹资改造和硬化通村公路6公里,一路坦途到农家。村里还筹资18万元,从2018年5月开始动工,至2019年1月竣工,改造、硬化水渠1306米,确保了5个村民小组400亩耕地和灌溉。

优化产业助民增收

“桥头河的萝卜一上街,药店老板要收摊;桥头河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油。”这句俗语道出了桥头河村萝卜的优良品质。桥头河村蔬菜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以萝卜为代表的蔬菜享誉省内外。近年来,桥头河村以蔬菜立村,将蔬菜产业作为小村带动老百姓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村现有蔬菜种植面积900亩,品种30多个,年产值800万元。

“桥头河村种蔬菜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生产条件差,生产技术不高,村民采用传统的锄挖、手栽、肩膀挑方式,露天种植,呈分散、零碎壮态种植,一般都是自产自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村里种植蔬菜采用20台耕掘机作业,目前拥有集中连片基地400亩。”村支书李冰告诉记者。桥头河村的蔬菜基地已发展成为建有配菜中心、温室智能大棚、喷灌、检测室、预冷库等配套设施的标准化蔬菜基地。

据李冰介绍,村里的桥头、桥山、会芳园、新屋、保台山、白毛、前进一组、前进二组自力等村民小组家家户种蔬菜,人人都是产业工人,蔬菜基地年产值达到50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百姓增收,助推贫困户脱贫。“我家种蔬菜2亩,加上务工、养殖、土地的流转费和入股分红,年收入10万元。”新屋组村民李梅夫告诉记者。

桥头河村的蔬菜及其加工产品辐射长株潭、珠三角、长三角,远销香港及东南亚地区。该村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发展蔬菜规模经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了一批发展前景广阔,发展来势喜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绿化村头山青水秀

桥头河村非常注重村庄绿化工作,早在2001年自然村合并的时候,就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此后不断加大对绿化的投入和管理,在绿色设计上尽可能考虑到绿化的均享性和利用的高效性。

走在桥头村的村道上,两边绿树成荫。桥头河村党总支书记李冰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桥头河村就大力开展以进村道路为主的通道绿化建设,种植的树木直径都在10厘米以上,通过10多年的建设和不断改造提升,通道宜林地绿化率达到了100%。不久前,桥头河村又投入近10万元,对全村主要通道绿化进行补植,共种植乔木2000多株。村里原来有6亩老茶林,因为时间太久,已经不能产生经济效益,2019年3月,村里组织人力把老茶树挖掉,买回700棵楠木种下,现在长势良好。

桥头村还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绿色管理组织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挂帅负责,村主任为副主任,各片片长为成员,分管农业的村委委员抓实施。此外,建立了由5人组成的专职绿化养护队伍,负责全村的苗木剪裁,除草除虫,施肥浇水。村里还成立监督工作小组,由各片片长为片里绿化养护的监督长,各片村民小组长和妇女代表为成员,每季度进行监督管理。

“我们村不但绿化好,而且村民爱绿护绿的意识也很高,自从2008年我们向村民免费发放一棵经济树种之后,现在很多村民都自发美化庭院,使我村894户农户庭院种植绿化户达860户,农户庭院绿化率达到96.1%以上。”李冰笑着说。

美化生活村民快乐

如何解决村民在门口乱堆、垃圾乱倒的问题,如何解决打牌赌博、红白喜事讲排场的问题等等,这些长期困扰农村基层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桥头河镇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总结,终于找到了答案。

为整治村里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桥头河从村委会的卫生整洁抓起,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划分卫生责任区,坚持每天打扫清理,办公室随时保持干净整洁,并规范了村委会的宣传栏、制度牌,为群众办事创造良好环境。

村支两委以“人人参与美化环境”为主题,结合庭院改造,组织开展家庭卫生和整洁乡村小路流动红旗评比,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村里购买1860呆塑料垃圾桶分发给每家每户,以每人每月1200元长期聘请5名保洁员负责全村的清扫,在村民居住集中的路口,安装分类垃圾桶25个,引导村民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村支两委干部每个月在全村义务打扫一次卫生,拖着板车、手拿扫帚,边捡拾垃圾边劝导村民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以前走在路上,吃过的果皮、瓜子皮随手一扔。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这种行为太不文明、太丢脸了。”村民李中平说,把垃圾丢到垃圾桶,这是举手之劳,也能体现大家的素质。

“哎,人情开支太大了”“鞭炮太吵了”“酒席太多了”,李冰虽然经常听到村民们不同程度的抱怨,由于村民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不同程度存在讲排场,存在铺张浪费现象,比如喜欢燃放烟花鞭炮、酒席菜品追求多而高档等;每户每年的人情支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但多年积累的地方风俗能不能“戛然而止”呢?

桥头河村支两委一班人首先统一思想:要制订出台一部村规民约,从革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开始;党员干部统一了思想:村规民约要得民心、暖人心;群众们统一了思想:要为村里树立新民风。

为了制定了切合可行的村规民约,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

村规民约实施两年来,全村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锐减,取而代之的是红红的春联、灯笼;大操大办得到有效遏制;村民精神文明素养正在逐步提升;村里评选的“十好人物”成为村民争相学习的榜样,大家都想成为好媳妇、好邻居、好能手、好青年、好孩子;散步、阅读、健身、参与文艺演出成为了村民远离牌桌、自主追求的健身休闲方式。村级各项工作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

去年9月,村里成立了一个60人参加的查防保志愿都服务队,坚持每晚义务巡查,重点排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的风险隐患,防止发生涉及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事故,共同守护家园,让村里群众安居乐业、平安幸福。桥头河村党员干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主动带头参与,带头报到,带头服务,热情志愿为老百姓身边事服好务,以实际行动引导社会文明新风尚,全面践行初心使命,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充分好评。

分享到
网站地图